捐赠故事

南航校友蔡奎捐赠1000万元设创新奖励基金

  2013年3月18日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980级校友蔡奎先生回到母校,谨以个人名义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,并以此设立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专项奖励基金”,用以奖励在科学研究、技术进步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社会影响的在校师生。
  与蔡奎先生一同返回母校的还有自动化学院1981级校友、深港澳校友会副会长陈厚志先生;航空宇航学院1977级校友、四川校友会秘书长俞向明先生;自动化学院1980级校友蒋斌先生;佳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单中巨先生。
  当日下午,校长朱荻出席捐赠仪式,校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、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夏初与蔡奎校友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专项奖励基金捐赠协议》。
  谈到创新,蔡奎深有感触地说:“多年来,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很好,但很多成果却没有知识产权,这说明在创新方面,我们做的还不够好。”蔡奎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,缺少创新的发展更多的是在“为别人‘打工’,如果用全球化视野来看,便是‘打国际工’,虽然换来的是外汇,但出卖的则是劳动力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在航空航天事业中,母校可以在创新领域有所作为并大有可为。”这也是蔡奎此次捐赠的初衷,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母校师生在创新之路上一直走下去。
 “作为创业领域的杰出校友,蔡奎先生对母校的捐赠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,更是精神上的激励。”校长朱荻在致辞中希望蔡奎先生及广大校友能常回母校,共商学校发展大计。
  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“培育了一片适合成长的土壤、筛选了一捧大有希望的种子、采取了一套科学助长的方法、赢得了一批有识之士的支持”,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,在某种程度上还高于我校综合实力的全国排名,一度被誉为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的“南航现象”。
  记者观点:在蔡奎校友与我校师生的座谈会中,大家谈的最多的不是创新成果的获得,而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环境的培育。的确如此,如果眼睛仅仅盯着前者,而忽视后者,这既不是竭泽而渔,也谈不上管窥之见,而是本末倒置,终不可得。只要谈到这一点,所有发言者的话都说的掷地有声。
  创新没有禁区,也没有终点,甚至我们也没有必要为创新圈定一个所谓的含义,尊重师生们“敢想”的思维意识,支持师生们“敢干”的实践行为,并不断培育这样的人文环境,让师生们自由自在享受其中,可能就是对创新最实实在在的理解和开展。
  我们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,是我校人才培养在特色发展之路上绽放的自然之花,但显然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创新的范围,试想,如果思维这样被限定,我们也断不会取得今日的成绩。思维、体制、机制、日常教学模式等等,说一千到一万,归根到底一句话:扎创新之根,立创新之树,开创新之花,才可结创新之果。
  这次蔡奎校友捐赠基金的名称叫作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专项奖励基金”,据宾主回忆,大家在研究基金名称时也动了一番脑筋,最终以“创新”为主题词落定,而没有将名称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领域或行为。这样做的目的,也是在向师生们宣示:创新没有门槛。